木馬文化出版
南希.休絲頓/著
陳蓁美/譯

2008/6/5 正式上市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我想靠幻想打發時間,不過我不知道該幻想什麼,每部幻想列車都走進死胡同,因為我並不是自己以為的那個人,我不知道自己是誰…

這本書由家族的四代的故事連接,第四代的索爾、第三代的父親杭達、第二代的祖母莎荻、第一代的曾祖母艾禾,每一代的故事,都在六歲這個年紀。

從四個六歲的孩子身上,去描述一段歷史所帶來的傷痛。

二次大戰期間,納粹政權有計畫的偷走20萬名兒童,並送往德國家庭寄養,彌補因戰爭而損失的人力。而第一代的艾禾,便是「失竊的孩子」。

故事從第四代的索爾開始倒敘,其中有很多的片段,很難理解,看到第三代的杭達、第二代的祖母莎荻後,故事才開始有了清晰的展開。

索爾是個複雜的孩子,怎麼可能才六歲?索爾的思想,會讓人忍不住有這樣的驚呼。一個美滿的家庭,恩愛的父母,但索爾六歲的腦袋裡,卻充滿了色情、狂妄。

連結幾代祖孫之間的,是一個神秘傳承的印記,在索爾、父親杭達、曾祖母艾禾身上,都有一個部位不相同的痣,對艾禾而言,那個痣充滿了神秘的力量,但對於索爾而言,卻是極欲除去的不祥象徵。即使是父母為索爾安排了手術割除那個痣,卻仍留下一個明顯的疤痕。

那個痣像是個永恆的印記,在這個家族,只有莎荻不同,她的印記在看不見的地方,於是她隱藏了這個讓她感到自卑又怨恨的印記,對杭達和艾禾而言,那個痣是正面的,而對莎荻和索爾而言,是不祥和罪惡的。這四段故事中,我最喜歡莎荻的這一段。莎荻就像一個重要的連結點,承受最多、壓抑也最多。

艾禾是個討喜的角色,因為身世,艾禾變成一個自由不羈的人,這樣的性格讓她幽默風趣而充滿耀眼光芒。但這個光芒卻讓女兒莎荻總是在陰暗的角落。相較於母親艾禾,莎荻的人生就嚴肅多了。在被母親忽略的六歲前的日子,莎荻在外公外婆嚴厲的教養中渡過,渴望、等待著母親偶而付出的愛。六歲後被艾禾接去同住後,日子開始變得幸福快樂,卻又因為母親的身世,而畫下句點。

在索爾和父母及莎荻奶奶陪著艾禾探訪妹妹桂荷塔時,家族四代的情感顯露無遺,莎荻對母親的怨恨也在此時消失了。

書中的每個環結都緊緊相扣,連一個不起眼的洋娃娃,都是故事很重要的靈魂。我很佩服主角說故事的功力,從一開始的難以下嚥,到後來的欲罷不能,悲傷的歷史背景,卻沒有太多煽情的陳述。

讀這本書最有趣的地方,是讀完最後第一代的艾禾後,我又重新回頭看第一部故事--第四代的索爾,當初那個荒謬,整天上網看色情圖片,讓我充滿驚呼的詭異男孩,又變成了可愛的六歲男孩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ane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